新一代"职校生"调查:不想浪费时间上大学

时间:2011-04-11 00:00:00  来源:中国新闻网综合  作者:

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快慢、好坏的晴雨表。中国在工业化、城镇化、国际化的过程中,特别需要各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型人才,这使得职业教育在建设现代化国家中成为重中之重。尽管有政策支持,又有市场需求,职业教育在中国的现实处境仍不容乐观,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夹缝中苦苦生存。

但同时在滋长并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一些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育的渐趋充分,以及具有自我、率性气质的新一代年轻人的成长,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也开始找到新出口和面临蜕变。这些局部的、逐渐显现的变化对整个中国的教育理念和产业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和借鉴。

没有一流的职业教育,就不会有一流的技能劳动者,更不会有一流的产业。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社会要实现持续、协调地发展,保持“世界工厂”的制造业活力,大力倡导、扶持职业教育实是一条较有效、彻底、可行的路径!

年轻一代的自我和率性,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并不认为上职业学校不如去读大学,他们的认可或许为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出口

“我从来没想过我一定要上大学。”崔颖是北京顺义一个1989年出生的女孩,她也是《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在采访中碰到的较自我、较自信的职业学校的学生。说起当年不考大学,崔颖说:“那时候觉得不想要高考的压力,反正就是想自我一点,怎么舒服怎么来了。”

    现在,崔颖是北京某技校毕业的工,她学的是机电,问起她女孩子为什么学这个,还是那句话:“就是自我,感觉想学啥就学啥,也觉着这个专业未来会比较吃香。”

选择职业学校,崔颖特别认真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我觉得不能用后悔这个词儿,你只是选择了一条跟别人不一样的路,我打心眼里不觉得我们比上大学的差。”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这些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观念一直向人们暗示贵贱有等、尊卑有别。这些观点与现实中文凭、待遇、晋升紧密挂钩的政策一结合,使大多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坚信只有考上大学才有出息和出路。职业教育也因此成为中、高考落榜学生的收容所,其毕业生,常被社会甚至家人和亲朋好友看不起,得不到公正的评价和社会待遇。

湖南长沙新华电脑学院的老师们开班典礼上,往往会先去表扬学生,告诉他们:“在大家对职业教育不太认识、不太理解的情况下,不管你是主动还是被动地来到了学校,你们都做了一件值得骄傲的事,你们选对了一条路。”

   “事实上,文化是多元的,社会对于教育的需求是多方面、多样化的。孩子究竟适合读大学还是读职校,本应该由孩子的特点和长处来决定,两者的选择本没有高下之分,只有适合孩子的才是较佳的选择。”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徐亚平说。

去学校报到那天,崔颖说她觉着充满了希望,“双肩背”一背,走在学校里,就觉着每个人都对她笑。“我觉着我们这样的孩子,都挺乐观的。”而有崔颖这样感觉的年轻人,在中国,也越来越多。

 

 

上一篇新闻:昔日新华好学子 今日锦旗赠母校
下一篇新闻:【成功学子系列】从工人到IT白领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