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发展职业教育,我们怀着信心和期待前行
回望2010,职业教育有太多值得关注的新闻,他们正在影响和改变着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迈进2011,重温那些关乎职业教育发展命脉的关键词语,带给我们的是奋勇前进的动力——
十年目标
教育规划纲要绘就了未来10年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蓝图。大力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改革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于2010年12月28日全面启动。行动计划的工作思路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保证规模、调整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基本要求,巩固发展成果,推动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建设,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质量。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国计民生的能力显著增强,保障事业发展的政策、制度和重大机制基本健全,改革创新实现整体跨越,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吸引力大幅提升,就业贡献率、经济贡献率明显提高。教育部职成司有关负责人特别强调,“巩固发展成果,推动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建设,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质量”是今后中职教育发展的基调。
提高质量
2010年9月召开的全国高职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提出,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按照统筹规划、先行试点、动态调整的原则,逐步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二期工程、地市级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等重大项目与改革试点,以政策引导、项目激励等多种方式,调动各方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通过持续改革与建设,努力使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制度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
校企合作
以就业为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整合教育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与行业企业联系较紧密较直接的鲜明特色,又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更是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重要途径。
教育规划纲要强调,要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